序号 | 教师姓名 | 职称 | 学术成果 | 奖项级别 |
1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中国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调查报告:互助土族自治县卷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5; |
|
2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三江源地区古村落调查与保护》甘肃文化出版社,2018; |
|
3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三江源地区藏族风俗文化概览》甘肃文化出版社,2019; |
|
4 | 梁玉金 | 教授 | 2023年3月《高原文化研究》发表论文《青海彩陶人物图像与甲骨文字形体及民俗文化遗产的叙事渊流》 |
|
5 | 梁玉金 | 教授 | 2020年9月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发表论文《丝路南线神话符号的迁移与衍化》 |
|
6 | 梁玉金 | 教授 | 2016年8月《青海社会科学》发表论文《神的历史足迹:宗喀巴神化传说的神话原型考》 |
|
7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青海民族知识》民族出版社,2017; |
|
8 | 张曦 | 讲师 | 家庭再生产、功能实现与城市化实践路径.北方民族大学学报.2022(01);张曦.农民分化、地权诉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实践.东北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23(01);张曦.精准扶贫推进中的干群关系——基于河南x村的调查.求索.2017(11);张曦.双层治理结构下村民小组治理机制研究——以陕西D村为例.青海社会科学.2018(01);张曦.家庭再生产、贫困发生与精准扶贫政策实践.华南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9(04);张曦.家庭再生产、贫困发生与精准扶贫政策实践.华南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.2019(04);张曦.转型期实践性养老秩序形塑机制研究——基于家庭与市场关系视角.兰州学刊.2019(11);张曦.基层治理转型研究——基于政府、集体与个人互动的逻辑.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.2019(03) |
|
9 | 晏周琴 | 副教授 | 番拉扎和汉山神两种信仰的比较研究 《西北民族研究》2018年第一期, | 获得2018年永利集团社科类优秀论文 |
10 | 晏周琴 | 副教授 | 参编《青海民俗志》,第四参与人。 | 获得2023年青海省第二届科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类一等奖 |
11 | 郭海青 | 副教授 | 《草场资源的管理与集体行动的达成——以青海省藏区 Q 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》,《中国研究》2019(1) | 获2021年首届青海省科学成果奖(哲学社会科学类)论文类三等奖。 |
12 | 郭海青 | 副教授 | 《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差异性分析——以永利集团1958—2009年少数民族员工的生源数据为例》,《青藏高原论坛》, 2021,(04) |
|
13 | 牛璇 | 副教授 | 《关于少数民族婚姻习俗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相适应的调查研究》 | 主持获2021年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(调研报告类)二等奖; |
14 | 牛璇 | 副教授 | 《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卷》 | 参与获2018 年青海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。 |
15 | 牛璇 | 副教授 | 一作, "Intimacy, Gender and Ethnicity: Non-monogamous Relationship Dynamics among the Hui in Northwest China”, 2023 | Sexualities, SSCI, impact factor: 1.524; five year: 1.900 |
16 | 牛璇 | 副教授 | 一作, "Understanding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Muslim Women in China”, 2015, 10(1): 92–11. | Feminist Criminology, SSCI, impact factor: 1.032, |
17 | 牛璇 | 副教授 | 独作, "Love, money and ethnicity: money’s role in polygamous marriages among the Hui in Northwest China, 2021, 17(1):39-51. | Social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Societies, 国际一般刊物 |
18 | 牛璇 | 副教授 | 一作,《<反家庭暴力法>施行六年来回顾性研究》,2024, 第11辑. | 《反歧视评论》,国内一般刊物 |
19 | 牛璇 | 副教授 | 独作,《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主观幸福感研究》, 2018, 36(1): 56-61; | 《湖北民族大学学报(哲 学社会科学版),C扩 |
20 | 牛璇 | 副教授 | 独著, "Binary Culture, Intersectionality, and Agency: A Study of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Hui Women in West China" | 专著,Germany: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er(ISBN-978-613-9-86347-1); |
21 | 牛墟 | 副教授 | 参与《加强我省基层教师队伍建设,提升公司产品质量》,202 | 政协咨文,获时任省委书记王建军的批示 |
22 | 牛璇 | 副教授 | 参与《从科普入手推动提升我省农牧民科学素养》,2019 | 政协咨文,获时任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、省长刘宁、副省长张黎的批示 |
23 | 周先吉 | 讲师 | 《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居民可持续生活构建研究 》,一作,青海民族研究,2023(01) |
|
24 | 杨丽花 | 副教授 | 论文《<玉合记>:性灵所钟,情自真淳》,独立作者,发表于《光明日报 文学遗产》2018年9月17日版 | 核心报纸 |
25 | 杨丽花 | 副教授 | 论文《论晚唐文化共同体建设——以晚唐文学视野中的王通接受为例》,二作,《兰州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9(6) |
|
26 | 杨丽花 | 副教授 | 论文《徐铉尊儒崇文的思想及其时代价值》,二作,《西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21(2) |
|
27 | 杨丽花 | 副教授 | 论文《晚唐李白接受论略》获中国李白研究会第二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“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”(2022) |
|
28 | 吴海霞 | 副教授 | 论文《迁移与人口:1934年以来的青海哈萨克族人口变迁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 |
|
29 | 王默 | 讲师 | 《青海多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——以多元宗教信仰文化互动为视阈》《青藏高原论坛》2022.4 |
|
30 | 王默 | 讲师 | 参与《甘宁两地高校少数民族老员工族际交往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》 | 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“三等奖”(排第5) |
31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基于DEA模型的青海藏区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实证分析——以玉树州、果洛州为例》.青海社会科学,2019(06). |
|
32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拓展与创新: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旅游融合发展的青海话语》.青藏高原论坛,2020(04). |
|
33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中国藏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若干问题探析》.青海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,45(04). |
|
34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复合与不确定:现代性下中国藏区社会治理体系特征及发展趋向》.青海民族研究,2019,30(02). |
|
35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精准扶贫下的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心理状态调查分析——以互助土族自治县×村“越穷越想要”现象为例》.青海民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44(04). |
|
36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藏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实践和探讨——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“村寺并联治理”模式研究》.青海社会科学,2018(04) |
|
37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村规民约与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——基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》.湖北民族学院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6,04. |
|
38 | 李臣玲 | 教授 | 《铸就青海精神高地”践行中国梦——来自湟源县小高陵村的田野调查》.攀登,2016,35(04). |
|
39 | 刘海艳 | 讲师 | 《设治局——民国边疆县级行政的推进》《青海师范大学学报》2024.6 |
|
40 | 刘海艳 | 讲师 | 《民国边疆共同体认知与建构——以西陲宣化公署月刊为中心》《西北民族大学》2023.第二期 |
|
41 | 刘海艳 | 讲师 | 《从礼俗到法理未竞——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社会》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24.第三期 |
|